2011年12月19日 星期一

「佢把口仲唔夠叻?」

是的,有些孩子「把口」真的會「唔夠叻」。

有沒有想過孩子的口部肌肉,包括嘴唇、舌頭及下顎,會有「唔夠叻」的時候?若果口部肌肉的力度(strength)、活動幅度(range of movement)、協調能力(coordination)或穩定性(stability)稍為減弱了,已足以令孩子口齒不清、過度流口水或不願嘴嚼食物。以下由言語治療師Miss Cora跟大家分享如何以生活化的活動去「練叻佢把口」。

        一歲的孩子發展及變化很大,除了開始會走路外,更開始說話、亦由飲奶漸漸轉到進食固體食物。
說話及進食需用到相同的口腔肌肉,所以強健及靈活的口腔肌肉,不但能讓孩子進食不同食物,更能使孩子可模仿及說出聲音、單字、及發出清晰正確的語音。
有一些說話較慢或發音不太清晰的小朋友,除進行語言及發音訓練外,亦可透過口肌訓練,加強他們對口腔肌肉的意識及控制能力。
以下有一些日常於家中能做到的訓練,各位家長可與孩子一起做做看啊!




訓練的部分



目標
加強下顎肌肉力量及穩定性
加強嘴唇肌肉力量及活動 (配合下顎的練習,更可減少流口水)
加強舌頭活動控制能力及靈活性 (如果怕小朋友「黐脷根」更要加強孩子舌頭活動的靈活性)
練習
-          剛開始進食固體食物時,可把長條餅乾放在大牙上,引導孩子咬下及咀嚼
-          較大的孩子可用肉乾、芒果乾、菜條等練習
-          「嘟」長嘴吹泡泡,家長可輕輕用手指在下唇協助孩子做出動作
-          用力合緊嘴唇、「鼓」起腮幫子
-          伸出舌頭舔雪糕
-          把朱古力或果醬塗在唇的四周,然後用舌頭舔,家長可用羹匙碰一碰目標的位置提示方向




有不少報章雜誌,已對口肌訓練的重要性及成效進行詳細報導,有關資料已轉載到www.ear.hk。歡迎瀏覽。


撰文:李芝燕姑娘(言語治療師) 

2011年12月12日 星期一

<兒室兒居>(二)



主角小檔案:
    名字: 高天霖
    年齡: 2 8 個月
    就讀年級: N1
    嗜好: 跑跳, , 吹泡泡


 高天霖小朋友居於郊區,他遊玩的天地不只在屋內,還延伸至天台屋外的空地! 我們就一起看看天霖如何在清新翠綠的環境下與爸媽共度快樂時光吧!



第一站: 村口

「我吹俾你,你吹俾我!天霖最愛在空曠地方與爸媽玩「吹泡泡」。這遊戲甚得天霖的爸爸喜愛,因為吹氣動作可以訓練孩子的口部肌肉呼氣的協調能力,而捉泡泡也能鍛練手眼協調專注力。這玩意既好玩有益,又省錢省力,相信住在市區屋苑的孩童都會羨慕!

言語治療師小貼士:
    3歲孩童的專注力有限,約10-15分鐘吹泡泡時家長可加入停頓或躲在不同的位置吹出泡泡,孩子眼神放在你身上提升他們的專注時間!

第二站: 天台




    由於住屋與天台相連,天霖的爸爸在天台自設一個「開心人肉遊樂場」天霖玩個痛快。不用舟車勞頓到海洋公園,他也可與仔仔玩滑浪飛「魚」!

言語治療師小貼士:
    三歲的小孩能夠計遊戲的結果及步驟家長可試透過改變遊戲步驟,以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和增加溝通的機會。 例如在圖中的活動,長可在搖動鯊魚時加入停頓,並等待孩子要求才繼續活動。


第三站: 屋內遊玩園地
 
天霖在屋內的「遊玩園地」玩時,他很享受與爸媽「合作」一起玩,就如圖中所見的「交響樂團」。在父母的刺激下,簡單的玩具也能發揮子女的創造性及優越感!
    天霖家中的玩具款式雖然不算最時尚,但其實玩具愈是平實簡單,愈能體現父母才是孩童快樂的泉源!







 言語治療師小貼士:
    透過假想遊戲(Pretend Play)來刺激小孩的溝通技巧比看光碟學習語言來得生活化更有效
    孩童可透過具體的生活經驗發展語言能力,例如天霖在指揮爸媽演奏時,能學會運用「彈、敲、吹、搖、拍」等不同的動詞,以及不同的樂器名稱。



撰文: 方滃婷姑娘 (言語治療師) 、鄭潔雯姑娘 (言語治療師、遊戲治療師、專業輔導員)
攝影: 方滃婷姑娘 (言語治療師)

2011年12月5日 星期一

當「間條」遇上「黃醫生」

 專訪攀部落領袖樂園創辦人



專訪主角:黃漢威醫生 Dr. Simon H.W. Wong
                   (耳鼻喉科專科醫生、攀部落領袖樂園行政總監)

黃醫生於1988年畢業於澳洲悉尼大學,擁有豐富耳鼻喉科專科經驗。自二千年起,黃醫生成立香港耳鼻喉科中心,領導一隊由耳鼻喉科專科醫生、言語治療師、臨床聽力學家及輔導員組成的專業團隊,為有需要的人士提供全面及高質素的服務。他提出結合體能遊戲及語言訓練的概念,並於本年創辦了攀部落領袖樂園為幼兒教育帶來獨特及創新的思維。




小記者:間條 (攀部落領袖樂園學員)
喜愛服飾﹕「間條」衫
性別﹕男仔
年齡﹕4
嗜好﹕攝影、採訪
最愛的攀部落活動﹕爬「馬騮架」




小記者﹕間條                     受訪者﹕黃醫生
間條﹕
黃醫生你好,我係今次嘅小記者,我叫間條呀。
黃醫生﹕
間條你好。
間條﹕
黃醫生,點解你明明係醫生,你唔成立一間醫院,反而成立一個領袖樂園嘅?
黃醫生﹕
我除咗係一位醫生,同時亦係一位4歲小朋友嘅爸爸,間中又會同醫科學生講書,所以我了解到要孩子成才,不單要確保佢哋有健康嘅身體同聰明嘅腦袋,仲要自小培養佢哋對自己嘅「責任感」、有正面嘅思維同堅強嘅意志,去接受成長中嘅挑戰,成為社會上嘅小領袖。呢個就係我成立PBL Leaders攀部落領袖樂園嘅信念。
間條﹕
我返學都有做班長,咁我算唔算係小領袖呀?
黃醫生﹕
間條,你有做班長去幫助同學,當然係做小領袖嘅好材料啦。
其實要做小領袖,就一定要緊記PBL三方面的能力,即係Physical「體能」、Behavior「行為」Language「語言」。P-Physical體能,有健康嘅身體,先可以做到刻苦耐勞;B-Behavior行為,要EQ高,先可以勇敢地面對困難逆境;L-Language語言,有良好嘅溝通能力去表達自己心中所想,享受群體生活。攀部落領袖樂園會透過高互動性嘅體能活動,引導小朋友從小就能於PBL三方面均衡發展,培育出色嘅領袖。
間條﹕
咁樂園入面有咁多刺激嘅活動,你有無玩過呀?你最鍾意邊一項活動呀?
黃醫生﹕
間條,雖然我已經“超齡”,玩唔到樂園嘅活動,但係我都好享受睇住我個仔仔Gavin玩樂園入面嘅七彩攀石牆。見佢人仔細細,都可以咁專注咁同小朋友合作,喺石牆上面爬上爬落玩遊戲,真係唔容易。
間條﹕
黃醫生,多謝你接受我嘅訪問呀,不如我哋下次試下喺七彩攀石牆上面做訪問丫? ;)




































撰文:潘文瑋姑娘(言語治療師) 

2011年11月28日 星期一

小小食家

小朋友最喜愛的零食選舉
專業級媽媽有她們為兒女選擇零食的一套,但小朋友在零食方面似乎亦有自己偏好。今次我們就「最喜愛的零食」這個題目訪問了20名小朋友,請他們從餅乾類、糖及朱古力類,薯片及蝦條類,以及啫喱小食類進行票選。現在就讓我們一起看看小朋友的心水選擇吧!

糖果同朱古力都好甜,我好鍾意呀~!
蝦條又脆又香,好好味!!!

 




點解冇人同我一樣揀餅乾嘅?????







言語治療師小提示:
讓小朋友選擇後詢問原因,可促進小朋友的因果關係思維能力!!
另外, 家長可能會有疑問"是不是「有牙便會咀嚼」呢?" 原來在咀嚼餅乾、蝦條或糖果時︿小朋友需要協調他們的舌頭、嘴唇及面頰,發出不同動作。有關加強咀嚼能存的資訊,請參考香港言聽中心網址: www.ear.hk



撰文:方滃婷姑娘(言語治療師)

2011年11月21日 星期一

攝影小子




攝影小子小檔案
姓名:-間條
性別: 男仔
歲數: 4
喜愛服飾: 著間條衫
嗜好: 攝影







哈囉! 大家好! 因為我平日最喜愛穿間條的服飾,所以朋友都很喜歡稱呼我為間條! 平日我很熱愛攝影,所以我經常都會帶備相機,拍下我覺得又新奇,又有趣的物件。
 今天,爸爸媽媽帶我到了一個好神秘的地方,在這裡,我發現了許多寶藏......你們看! 我還跟這些寶藏合照呢! 你們能分辨出這些寶藏的類別嗎?
你可用不同顏色的顏色筆圈出不同的類別哦!

間條想和小朋友分享快樂。如果大家也想和他一起玩攀石牆或其他有趣的設施,請立即瀏覽 http://www.pbleaders.com.hk/ !

 




間條提示: 我拍攝的物件類別有三種(球類、食物、交通), 你可以分出來嗎?


言語治療師DIY 活動---小貼士
J三歲半以上的幼兒,開始掌握一些較抽象的詞語,當中包括一些類別的名稱,例如「水果」「動物」透過學習這些詞語,幼兒將能更有組織地儲存及提取詞彙。

J家長可讓小孩子帶備相機出外

J透過孩子自行到處拍下生活細節, 豐富孩子的詞彙

間條小記: 究竟在哪裡可以找到這些寶藏? 下回分解吧……

撰文: 王桂華姑娘 (言語治療師)

2011年11月14日 星期一

童眼看世界(一)

豐豐遊記 之 <急走東京青森縣>
豐豐介紹除了去東京迪士尼, 還可以去一下東京的新景點-青森縣, 那裡可以浸溫泉, 食魚生飯, 睇煙花同埋游水, 都好好玩呀!
豐豐話: 玉子飯即係雞蛋飯, 好普通啫, 都係前面碗魚生飯好味啲!


賽車最好玩! 好似真係揸車, 不過要大人陪先可以玩, 太剌激~~~


東京坐好耐火車去青森架~ 好彩有三文治食咋!


都唔知點解個阿姨俾啲嘢我食~ 不過, 食完覺得唔好味, 我走左喇~~


好開心呀, 我都有份Shopping ! 我都有買啲玩具俾細佬玩!

我都唔知爸爸影左相, 佢第二隻眼生左出嚟好恐怖呀~

言語治療師手記:

看一年一度的青森睡魔祭是今次旅遊的重頭戲! 睡魔燈籠不只是單純的在馬路上遊行,還會隨著鼓聲或音樂突然或左或右的搖擺,或是直直地向道路兩旁的觀眾群猛衝並急剎車,突如奇來的「睡魔攻擊」把路旁的大朋友, 小朋友都赫得驚叫、捧腹大笑。每座睡魔燈籠四周還有兩千多名「跳人」來回穿梭、大蹬舞步。在爸媽的手中,小孩們都不禁「歡喜亂舞」。因為每年都有大概三百多萬人次觀看睡魔祭,以及典禮於八月的盛夏進行,家長帶小孩前去觀賞時必須準備小風扇,小手帕, 乾糧及水,衣服最好是輕便裝, 但不要著涼鞋,以免跳舞時被人踩中,還有個小貼士: 熱血沸騰的小孩和大人們都可一嘗那裡的刨冰, 聽說是好味又透心涼呢! 由於典禮於晚上舉行,因此緊記讓小孩在活動前有充足的睡眠。 大多睡魔燈籠是歌舞伎裡的英雄人物, 它們既巨大, 而且樣子怪誕,有張開大嘴的,有舉起大刀的,膽子細的小孩都要做足心理準備,否則,還是去迪士尼看米老鼠吧! 而且街上人多擠迫,為小孩影特寫照時,記得小心小心!

親歷其境有助小朋友鞏固對生活情境的印象及理解,能更有組織及完整地匯報他們的生活經過(:遊記、學校活動或生日會等)。一般來說,4歲或以上的小朋友便可完整地與別人分享自己的旅客自己的旅遊經驗。

撰文: 鄭潔雯姑娘 (言語治療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