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15日 星期四

輕鬆父母 自信兒(上)


      
最近朋友說起她在哈佛大學讀書的姨生女,自信心過人,從香港的資助中學轉國際學校,到考到哈佛大學、耶魯大學任由她選擇,一直都是每逢面試必定成功,當年全港只有兩名香港學生考入哈佛大學,朋友的姨生女便是其中一人。她未畢業已想好要入全球最頂尖的投資銀行,朋友問她為甚麼她不是專科唸金融,竟有信心別人會請她,姨生女自信滿滿的說,只要有機會面試,她一定能讓該銀行請她,結果,她想入高盛便入了高盛。我滿懷好奇地打聽朋友姨生女面試成功的秘訣,發覺她真是無師自通、信心滿瀉,更重要是溝通能力特強,廣受同學歡迎。但我更好奇的是,她的父母是怎樣教養如此自信、如此高EQ的女兒?
原來其他家長早已打聽了她媽媽是怎樣教出如此出眾自信的孩子,她媽媽說沒有甚麼特別,大家都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女兒出生不會特別照顧,一人都是如常生活,平日父母工作,周末去打牌及飲茶,即使女兒學琴或考試,都不會例外,其他家長當然以為她不願分享成功之道,但其實她說的確實是實情。
相反,現在香港很多家長都非常緊張子女的學業及課外活動,子女要考試,家長會請假陪子女溫習,直至考完試,期間會停止一切課外活動及社交娛樂。通常考試季節完結,我重見我的學生,母子都好像打完仗的樣子,簡直是劫後餘生的感覺。
漸漸地,很多家長都將子女的事變成自己的事,包括學業和生活,我聽過不少家長訴苦說被迫做兩份工:上班和教孩子!。父母將子女的學業變成自己的學業,特別是上了小學,父母多為功課及溫習而煩惱,但結果跟子女的關係也不太好。其次,很多父母連生活小節也恨不得代勞,在家長小組內,有一位媽媽笑說她唸小學的女兒,連上洗手間也不會:「我問女兒去不去洗手間,她必定說不去,但到我捉她去洗手間,她嘩啦嘩啦好像大開水喉般,而且不止她一個,其他同學都有類似情況,真不明白!




2012年2月17日於新報生活副刊刊載

作者簡介
蔡惠雲女士
香港言聽中心專業輔導員、遊戲治療師 言語治療師香港專業輔導協會會員。曾任香港大學言語及聽覺科學系榮譽臨床督導。現為育兒荷花親子網頁及《小跳豆》擔任專家顧問並為兒童雜誌撰文,提供有關兒童心理及親職指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